东方和讯首席运营官白玉玮博士在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讲坛做主题报告
2024年11月7日,东方和讯首席运营官白玉玮博士受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邀请,在光华讲坛做《基于车联网大数据应用的智慧交通领域相互保险模式探讨与研究》主题报告。
白玉玮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道路交通运输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2023年9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到2035年将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实体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两个体系,进入智慧交通时代。但是,面对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车险经营领域并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承载能力,没有跟上关联产业发展匹配新质生产力的节奏要求。面对新兴风险,大部分经营主体办法不多,怯于尝试,不能适应消费者购车用车的保险保障需求,不断造成新增的剩余市场。”
白玉玮在研究背景中指出,长期以来,出租车/网约车、重型货车等业务被保险行业视为“高风险业务”,现行股份制/有限责任制保险模式下的承保公司出于承保盈利的初衷,对这些业务采取拒保、限保策略,或给予投保人歧视性价格。使这些业务成为保险“剩余市场”,客户转而寻求购买“车辆统筹”服务或者抱团取暖进行风险自留的自保策略。
目前交通安全统筹市场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由于交通管理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双线平行,交通安全车辆统筹业务没有被纳入金融专业监管体系,造成了中国传统车险业态下的“剩余市场”困境,甚至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近年来交通安全统筹市场迅速发展,出现大批车辆统筹公司,截至2022年1月,在启信宝网站检索到登记经营交通统筹的公司超过1300家,数量远超保险公司。近年来统筹公司大量暴雷失信,以河北省为例,2016年前,交通统筹公司仅为2家,2018年河北成立了6家机动车统筹公司,其中4家已成为失信企业,在2018年成立的统筹公司中,67%已失信,2019年成立的公司中,20%已失信。
白玉玮认为,“应融合交通领域既有成果和保险行业国内外经验,进行模式创新,以车联网为纽带,打造中国交通领域的相互保险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传统车险业务向数字化时代的智慧交通保险进阶”。由交通管理部门发起,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将车辆统筹和车队自保业务转化为有监管依据、可规范管理、符合市场要求、偿付能力充足的现代化相互保险模式势在必行。
白玉玮介绍了国内外相互保险发展的现状以及在中国车险领域发展相互保险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互保险是一种保险运营的市场主体组织形式,体现为所有权安排、治理、盈余分享等一系列制度。相互保险组织与股份制保险公司区别在于,这类组织不以股东为所有权人,而是采用会员制,将“股东”和“客户”的身份统一,会员既是组织的所有者,又是组织的服务对象。从国际上看,相互保险组织具有独特优势:其一,相互保险的组织形式化解了保险公司股东与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二者利益达成一致,为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了条件。其二,由客户参与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保险人不当经营和被保险人欺诈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其三,不实行股份公司“资本多数决”的议事原则,避免了大股东侵害公司利益情况的发生。其四,由于相互保险模式的会员制,可以大幅度减少承保公司业务获取费用,为会员提供更经济的保险服务。其五,其资产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险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发展有利于被保险人长期利益的险种。
根据国际合作与相互保险联合会(ICMIF)发布《全球相互保险市场份额2023》研究报告,相互保险作为全球主流的保险商业模式之一,自2007年至2021年,相互保险保费增速为46.3%,超过保险行业整体36.8%保费增速。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达1.42万亿美元,其中寿险保费6790亿美元,占比48%;非寿险7370亿美元,占比52%。在发达保险市场中相互保险市场份额高达32.2%;在新兴保险市场为2.6%,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
目前国内只有五家相互保险组织,分别是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相互保险社、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在非寿险领域仅涉及短期健康、农业、渔业、建工四个业务方向,并未涉足规模庞大的车险业务。
白玉玮介绍了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8大、美国第3大财产保险公司利宝相互保险公司开展车险业务的情况,比较中美两国在车险领域的差距,阐述中国车险发展的业务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