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讯 | 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报告 第10期
摘要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车险行业保费收入6623.98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6415.52亿元增长3.25%,落后于同期GDP4.8%的增速。车险业务占财险公司保费规模13186.87亿元的50.23%。实现158.57亿元承保利润,在全部经营车险的66家公司里面,有32家实现了承保利润或基本打平,承保盈利的市场主体比上半年减少7家,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对行业的利润贡献度分别为63.20%和32.08%,两家公司贡献了整个行业绝大部分利润。
本期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行业得分为78.30分,环比第9期上升2.86分,分值变化主要受车险双寡头公司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拉动影响,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人保财险本期得分93.33,在东方和讯车险竞争力评分体系中创历史新高。
平安财险本期得分86.47,竞争力指标值逐期上升,车险业务结构占比超过整体业务规模的三分之二,并有上升趋势。
太保财险本期得分77.19,车险业务结构占比不到整体业务规模的一半。
国寿财险、大地财险、太平财险在经历了前几期的波动以后,本期的竞争力得分都有所上升。
中华财险和阳光财险本期竞争力排名分别为23和24名,排序各自下降12和9位,影响本期指标结果的原因在于承保亏损。
永安财险本期竞争力排名年度稳定在前十名的梯队里。
华安财险呈现业务规模的收缩态势,竞争力得分继续反弹。
申能财险接受天安财险全部业务之后,正在经历一个磨合期,车险经营的战略、战术、技术选择与适配将会对经营团队是一个考验。
泰康在线继续保持了较好的竞争力水平,本期得分62.73,车险竞争力排名第8位。同为互联网属性的众安财险本期保费收入15.38亿元,增速28.88%,与泰康在线双双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互联网模式正在车辆用车保险生态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商业运营模式。
现代财险本期录得了同比超过200%的保费规模增速,但依旧承保亏损,网约车巨头滴滴入主现代财险5年时间,依然没有解决网约车保险的难题。
鑫安汽车保费规模增长失速较大,同比下降49.22%,依托一汽集团的专业车险公司依然未探索出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易安财险更名比亚迪财险后,本年第二季度开始售卖保单,开启业务爆发式增长,至三季度末已经录得保费收入5.46亿元。作为新能源车企入主保险主业公司,如何打造独特的保险运营模式值得我们观测与研究。
央企背景的融通财险也开启了车险业务,本期实现车险保费收入523万元。
本期观察与思考:
数字中国时代已经到来,保险行业也在随着时代的大潮前行。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技术革新在不断作用于保险行业,由新能源动力、新技术材料、智能网联运营构成的新用车生态下的智慧交通保险愈走愈近。从中国车险竞争力各期指标变化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车险墨守成规的时代已经开始从内部悄悄被打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旧时代烙印正在悄悄褪去。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车险不应仅限于技术层面的采购与应用,应着眼更高层次的模式创新,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兼容并包。本期,东方和讯针对网约车和重型货车承保盈利难、客户体验差等长期困扰保险行业和客户的难题,探讨利用交通运输领域车辆统筹和自保业务基础,建立适合中国车辆用车场景的“相互保险经营模式”,把这个千亿级别的“剩余市场”充分开发出来,不但让客户能买得到、买得起保险,还要让承保公司不亏损。这将是促进未来中国车险高质量发展,向智慧交通保险进阶的重要里程碑课题。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先导示范工程北斗数字化车险及保险产业应用首席专家白玉玮指出,“应融合交通领域既有成果和保险行业国内外经验,进行模式创新,以车联网为纽带,打造中国交通领域的相互保险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传统车险业务向数字化时代的智慧交通保险进阶”。由交通管理部门发起,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将车辆统筹和车队自保业务转化为有监管依据、可规范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偿付能力充足的现代化相互保险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开辟智慧交通相互保险模式,有利于补足国内保险产业短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相互保险作为全球主流的保险商业模式之一。自2007年至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增速为46.3%,超过保险行业整体36.8%保费增速;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业务中非寿险业务保费规模达到7370亿美元;相互保险保费规模在发达保险市场份额高达32.2%,在新兴保险市场为2.6%,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目前国内只有五家相互保险组织,并未涉足规模庞大的车险业务。
第二,将交通运输车辆统筹转化为相互保险模式,纳入保险监管体系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化解系统性风险。2012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目前交通安全统筹市场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统筹业务发展迅速,由于交通安全统筹业务未纳入保险监管体系,统筹公司普遍经营缺乏保险经验和精算技术基础,在统筹单定价、责任准备金计提、运营风险控制、案件理赔服务等各方面能力不足,容易发生偿付能力不足,损害客户权益,存在系统性风险。交通安全统筹实质上成为了保险“剩余市场”衍生出来的“边缘业务”。
第三,相互保险模式可降低商用车保险业务运营承本,有效解决商用车客户保单价格高、承保公司盈利难的现实问题。相互保险组织具有独特优势:其一,相互保险的组织形式化解了保险公司股东与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二者利益达成一致,为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了条件。其二,由客户参与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保险人不当经营和被保险人欺诈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其三,不实行股份公司“资本多数决”的议事原则,避免了大股东侵害公司利益情况的发生。其四,由于相互保险模式的会员制,可以大幅度减少承保公司业务获取费用,为会员提供更经济的保险服务。其五,其资产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险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发展有利于被保险人长期利益的险种。
第四,在相互保险模式下,卫星车联网对保险标的具备全域、全时、全量风险感知与干预减量的能力,为数字化运营的智慧交通保险积累经验。中国卫星车联网的建设将为商用车相互保险业务提供运营基础支撑。《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指出,地面蜂窝网与高轨卫星网络、中低轨卫星网络、高空平台在内的空间网络将相互融合,构建全球广域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三维立体组网,可为用户提供无盲区的宽带移动通信服务,保证车辆行驶数据无盲区覆盖传输。6G应用场景下的全息通信、智能物联网(IoT)超高速数据传输、人工智能增强、超低延迟服务、高精度定位与传感等场景将支持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显著提升各行业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正文
一、产业发展情况
其中,作为中国车险领域双寡头的人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2134.24亿元,同比增长幅3.24%,市场份额32.22%,与去年同期持平。车险业务结构占比49.83%。
平安财险车险保费收入1605.35亿元,同比增长3.80%,市场份额提升到本年的24.24%,增长0.13个百分点,保费增速是行业平均值的1.17倍,超越传统老三家财险公司的人保财险和太保财险。车险业务结构占比攀升至67.07%。
太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781.31亿元,不到平安财险的一半,市场份额11.80%,保费增速3.25%,车险业务结构占比49.38%。
老牌公司华安财险车险保费规模84.84亿元,保费规模同比下降11.93%,正在经历着业务调整的阵痛期。
泰康在线车险保费收入21.47亿元,增速达到24.20%;众安财险车险保费收入15.38亿元,增速28.88%,双双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互联网模式正在车辆用车保险生态中慢慢形成自己的商业运营模式。
现代财险车险保费增速超过200%,但竞争力得分依然处于行业尾部,滴滴入主现代财险近五年,网约车保险依然是行业难题。
鑫安汽车保费规模增长失速较大,同比下降49.22%,依托一汽集团的专业车险公司依然未探索出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易安财险更名比亚迪财险后,本年第二季度开始售卖保单,开启业务爆发式增长,至三季度末已经录得保费收入5.46亿元。作为新能源车企入主保险主业公司,如何打造独特的保险运营模式值得我们观测与研究。
央企背景的融通财险也开启了车险业务,本期实现车险保费收入523万元。(见表1)
二、 承保利润情况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保险行业车险合计实现158.57亿元承保利润,在全部经营车险的66家公司里面,有32家现了承保利润或基本打平,承保盈利的市场主体比上半年减少7家。
其中,车险双寡头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贡献了整个行业绝大部分利润。两家公司行业的利润贡献度分别为63.20%和32.08%,比上半年的56.04%和29.72%更加集中。
太保财险利润行业贡献度7.33,比上半年的9.54%有所下降。
国寿财险、大地财险、华安财险、太平财险、永安财险前三季度承保盈利。
中华联合、阳光财险、申能财险、大家财险由上半年的盈利转亏。
互联网属性的泰康在线和众安财险在车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继续保持承保盈利。
区域性的华海财险、中路财险继续保持承保盈利,泰山财险由上半年的盈利转亏。(见表2)
三、综合费用率情况
图1.车险综合费用率变化情况
本期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3.34%,环比继续下降。(图1)
监管部门强烈介入市场干预后,本年综合费用率水平维持在自东方和讯发布中国车险竞争力报告以来的历史低位。
图2.各主体2024年9月车险综合费用率情况
只有少数公司的综合费用率在市场平均水平以下,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作为车险双寡头在费用领域具有极大的规模经济效用,可以用较低的费用实现客户触达与运营,但绝大多数市场主体不具备这种能力,有可能影响客户体验,对于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抑制。(图2)
四、业务赔付情况
图3.车险综合赔付率变化情况
2024年9月,行业车险综合赔付率为74.17%,为本年前9个月统计数据中的次高值,行业整体赔付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图3)
图4.各主体2024年9月车险综合赔付率情况
五、车险竞争力情况
在竞争力分析中,通过色阶显示,我们可以看出各家主体各期的得分与排名情况,绝大部分公司具有稳定性,也能通过指标波动印证个别公司经历的变化。
人保财险本期得分93.33,在东方和讯车险竞争力评分体系中创历史新高。随着对央企考核的加强,我们认为未来人保财险的竞争力会依然处于高位。
平安财险本期得分86.47,近几期指标值逐期上升。我们认为平安财险有能力消化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业务风险,未来维持较强的客户运营水平,保持较高的车险竞争力。
太保财险车险业务结构占比不到整体业务的一半,采取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平衡发展的策略,未来车险转向智慧交通保险的时候如何获客与运营是个课题。
国寿财险、大地财险、太平财险在经历了波动以后本期的竞争力得分都有所上升,同样作为金融央企子公司(分别对应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再保集团、中国太平集团),不缺乏资源和能力,影响经营结果的可能更多的在于战略方向和主观能动性上。
中华财险和阳光财险本期竞争力排名分别为23和24名,排序各自下降12和9位,影响本期指标结果的原因在于承保亏损。作为保费规模第二梯队里的主要公司,经营团队需要更多关注车险市场的变化趋势,抓住技术革新带来改变运营能力的机会。
永安财险本期竞争力排名年度稳定在了前十名的梯队里。
华安财险继续呈现业务规模的收缩态势,竞争力得分开始上升,但我们要注意区分承保业务质量和业务收缩带来准备金提转差影响的不同作用影响。
申能财险接受天安财险全部业务之后,正在经历一个磨合期,车险经营的战略、战术、技术选择与适配将会对经营团队是一个考验。
泰康在线继续保持了好的竞争力的水平。同为互联网属性的众安财险车险业务结构占比较低,本期车险竞争力得分排名继续上升。
如前所述,现代财险依然没有解决网约车保险的难题。
六、观察与思考
数字中国时代已经到来,保险行业也在随着时代的大潮前行。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技术革新在不断作用于保险行业,由新能源动力、新技术材料、智能网联运营构成的新用车生态下的智慧交通保险愈走愈近。从中国车险竞争力各期指标变化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车险墨守成规的时代已经开始从内部悄悄被打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旧时代烙印正在悄悄褪去。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车险不应仅限于技术层面的采购与应用,应着眼更高层次的模式创新,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兼容并包。本期,东方和讯针对网约车和重型货车承保盈利难、客户体验差等长期困扰保险行业和客户的难题,探讨利用交通运输领域车辆统筹和自保业务基础,建立适合中国车辆用车场景的“相互保险经营模式”,把这个千亿级别的“剩余市场”充分开发出来,不但让客户能买得到、买得起保险,还要让承保公司不亏损。这将是促进未来中国车险高质量发展,向智慧交通保险进阶的重要里程碑课题。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先导示范工程北斗数字化车险及保险产业应用首席专家白玉玮指出,“应融合交通领域既有成果和保险行业国内外经验,进行模式创新,以车联网为纽带,打造中国交通领域的相互保险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传统车险业务向数字化时代的智慧交通保险进阶”。由交通管理部门发起,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将车辆统筹和车队自保业务转化为有监管依据、可规范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偿付能力充足的现代化相互保险模式势在必行。
第一,开辟智慧交通相互保险模式,有利于补足国内保险产业短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根据国际合作与相互保险联合会(ICMIF)发布《全球相互保险市场份额2023》研究报告,相互保险作为全球主流的保险商业模式之一,自2007年至2021年,相互保险保费增速为46.3%,超过保险行业整体36.8%保费增速。2021年,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达1.42万亿美元,其中寿险保费6790亿美元,占比48%;非寿险7370亿美元,占比52%。在发达保险市场中相互保险市场份额高达32.2%;在新兴保险市场为2.6%,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目前国内只有五家相互保险组织,分别是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相互保险社、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在非寿险领域仅涉及农业、渔业、建工三个业务方向,并未涉足规模庞大的车险业务。根据交通部已经要求加装北斗定位及导航系统和ADAS的12吨以上重型商用车存量测算,可由车辆统筹转化为相互保险模式保费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根据交通部门登记认证的网约车和出租车存量测算,可由原来自保+保险模式转化为相互保险模式的保费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这部分车辆的保险长期以来为保险公司的限保、拒保客户,成为传统保险模式下的“剩余市场”。
第二,将交通运输车辆统筹转化为相互保险模式,纳入保险监管体系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化解系统性风险。2012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目前交通安全统筹市场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近年来交通安全统筹市场迅速发展,出现大批车辆统筹公司,截至2022年1月,在启信宝网站检索到登记经营交通统筹的公司超过1300家,数量远超保险公司。但由于车辆统筹市场不仅制度法规空白,还缺乏行业部门监管。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只负责交通统筹公司登记而没有监管职能,交通运输部门未出台过车辆统筹相关管理办法,车辆统筹非特许经营,保险监管部门也无从管理,车辆统筹成为了保险“剩余市场”衍生出来的“边缘业务”。近年来统筹公司大量暴雷失信,以河北省为例,2016年前,交通统筹公司仅为2家,2018年河北成立了6家机动车统筹公司,其中4家已成为失信企业,在2018年成立的统筹公司中,67%已失信,2019年成立的公司中,20%已失信。在定价方面,商用车作为高风险业务,在目前经营形态下正规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也很难覆盖赔付成本,但统筹公司却收取比保险公司更低的统筹费,导致统筹车辆的“保费充足度”严重不足。在经营过程中保险公司会提取充足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当未来发生赔付责任时,具备充足的现金流赔付给被保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统筹公司仅提取当期统筹费的10%作为理赔准备金,提取比例远低于保险公司精算要求,且未对当下收取的统筹费用进行约束使用,一旦发生赔付责任,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赔付给被保人,造成被车主利益受损。
第三,相互保险模式可降低商用车保险业务运营承本,有效解决商用车客户保单价格高、承保公司盈利难的现实问题。相互保险是一种保险运营的市场主体组织形式,体现为所有权安排、治理、盈余分享等一系列制度。相互保险组织与股份制保险公司区别在于,这类组织不以股东为所有权人,而是采用会员制,将“股东”和“客户”的身份统一,会员既是组织的所有者,又是组织的服务对象。从国际上看,相互保险组织具有独特优势:其一,相互保险的组织形式化解了保险公司股东与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二者利益达成一致,为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了条件。其二,由客户参与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保险人不当经营和被保险人欺诈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其三,不实行股份公司“资本多数决”的议事原则,避免了大股东侵害公司利益情况的发生。其四,由于相互保险模式的会员制,可以大幅度减少承保公司业务获取费用,为会员提供更经济的保险服务。其五,其资产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险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发展有利于被保险人长期利益的险种。
第四,在相互保险模式下,卫星车联网对保险标的具备全域、全时、全量风险感知与干预减量的能力,为数字化运营的智慧交通保险积累经验。中国卫星车联网的建设将极大提升商用车相互保险业务的运营能力。星地一体融合组网是卫星互联网通信架构发展趋势,《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指出,6G 潜在应用场景包括全域覆盖和无线立体的超级连接。地面蜂窝网与高轨卫星网络、中低轨卫星网络、高空平台在内的空间网络将相互融合,构建全球广域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三维立体组网,为用户提供无盲区的宽带移动通信服务。根据德勤于2024年9月发布的《全球电信行业洞察报告》,6G技术预计最早会在2030年实现商业化部署,带来更低延迟,更广范围,以及更稳定的链接。6G应用场景包括全息通信、智能物联网(IoT)超高速数据传输、人工智能增强、超低延迟服务、高精度定位与传感等。这些场景将支持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显著提升各行业的效率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