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讯 | 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报告 第5期
【导言】
本期是《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第5期,距离东方和讯发布第1期《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报告》整整过去了一年,在本期报告展开之前我们回顾一下行业竞争力指数的变化情况:本期车险行业竞争力指数加权平均值为76.38分,环比上期下降1.32分,同比去年下降2.53分。64家车险经营主体的本期中位数分值为41.71分,环比上期下降0.40分,同比去年下降4.06分。数据表明车险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没有明显改观,各经营主体分层异化在加剧。
2023年二季度车险行业当期保费收入2136.96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24.87亿元;2023年1-6月车险行业保费收入累计4249.04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272.70亿元,增幅为6.86%,车险保费规模增速度跑赢GDP。
2023年二季度当期车险行业承保利润为37.00亿元,环比一季度减少12.09亿元,降幅为9.49%;2023年1-6月车险行业累计承保利润为86.08亿元,比2022年同期减少41.34亿元,降幅为32.44%,车险行业整体承保利润快速下降,并有恶化趋势。
车险行业综合成本率自2022年5月以来逐步攀升,呈单边上行趋势,2023年6月达到97.88%,比2022年同期高出1.23个百分点。
双寡头公司车险经营战略呈现不同走向。平安财险下沉客群,筑起壁垒,实施进攻性防御,以业务空间换未来成果。人保财险则侧重消化既有客群,提高客群的价值贡献度。
二梯队的经营主体在分层异化。本梯队的各公司普遍有向上成长的欲望,但受制于经营成果不良的压力,近年来将帅更迭比较频繁,车险经营战略差异明显。太保财险曾经是在国内最早引入精算团队,且将车险、精算与客服三位一体管理的公司,2003年中国车险首次市场化改革,太保推出的“神行车保”品牌至今还在,而且太保财险在总体保费规模上是撑得住传统意义上的“老三家”地位的,但是太保车险近十年来发展相对坎坷,先是在电话营销渠道上慢了一拍,平安财险正是借助电销车险完成了对太保车险的超越,另外,在近年来增长极快的新能源汽车保险这一领域,平安财险已经低调蓄力很久,逼近人保财险车险业务的霸主地位,成为车险双寡头,留给太保财险的空间和时间已经大大压缩,太保车险在尝试寻求突破重回老三家的身位。
三梯队公司普遍采取了激进的市场策略。但从对传统模式的渤海财险和上市互联网保险众安财险的分析来看,经营成果不容乐观,车险经营面临新考验。特别是理赔服务资源不足,制约了中小型公司客户运营能力,限制了业务发展。
【报告观点】
中国车险经营长期内卷徘徊,迫切希望找到一条出路,如何“破局”,东方和讯认为有以下两个路径可以探索试水:
1.车险行业应改善服务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理赔资源共享,重构产业生态。
建立保险行业理赔公共服务平台,需求单位通过平台有效调用行业内部冗余的查勘理赔资源和外部专业的供应链资源,消除保险公司与理赔资源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有效破局。
2.经营主体应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偿付能力许可下做有效的业务,实现实务操作层面精细化管理。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将车险视为一种同质化的标准产品来售卖,通过费用的投放来进行获客。东方和讯认为数字化车险的实操要点,其核心是对车联网终端设备带来的数据做加工处理,识别出风险特征,梳理排查风险做量化分析,并对风险较高的个体予以风险减量管理,这样做到有限资源用到有效的地方,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行业情况
表1 2023年1-6月车险行业保费及利润
1.保费情况
表2 2023年车险行业保费规模与增速变化
2023年二季度车险行业当期保费收入2136.96亿元,环比一季度增长24.87亿元;2023年1-6月车险行业保费收入累计4249.04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272.70亿元,增幅为6.8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93,034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30,392亿元,增幅为5.5%,车险保费增幅跑赢GDP。
报告认为,本期保费规模增长较快有以下原因:第一,从消费者购买角度来看,受经济刺激政策影响,国内新车销售、二手车交易带来车主的新增保险购买需求释放,此外,新冠疫情管控结束,生产活动熵值增加,疫情期间停驶商用车辆恢复商业保险购买需求。第二,从保险公司供应角度来看,受银保监会《关于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影响,预期乘用车市场降费可能性增加,各保险主体加大保单销售力度,刺激客户在降费前提前采购保险服务。
表3 2023年各梯队车险行业保费规模与增速变化
二季度车险行业环比保费增速为1.18%。双寡头公司保持市场份额稳定为55.84%;中小型公司保费增速高达32.06%,市场份额增加1.58个百分点。63家财险公司中,有41家公司保费增速跑赢市场,22家公司增速小于市场,小于市场的公司中有19家公司保费负增长。
图1 2023年1-6月车险行业保费份额
2.利润情况
表4 2023年车险行业利润与增速变化
2023年二季度当期车险行业承保利润为37.00亿元,环比一季度减少12.09亿元,降幅为9.49%;2023年1-6月车险行业累计承保利润为86.08亿元,比2022年同期减少41.34亿元,降幅为32.44%,车险行业整体承保利润快速下降,并有恶化趋势。
报告认为,行业经营恶化有以下原因:第一,从经营主体战略决策角度来看,2022年车险经营成果数据刺激了经营主体市场扩张的信心,特别是一直以来经营维艰的众多中小型保险公司从战略上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策略。第二,从经营主体战术动作角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激进的市场策略,从各经营主体的战术上表现为在承保端提高费用投放,综合费用率月均投放高于去年同期1.13个百分点。而在理赔端,传统作业模式无法应对承保标的风险熵值增加,理赔压力持续增加,综合成本率上升。第三,从经营主体实务操作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对于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的技术研究不足,因对技术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事故鉴定和维修实务中处于劣势,案件理赔的精细化和准确度有待提升。无奈之下诉诸从基准费率角度提高保单保费,反而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
此外,随着全国范围进入雨季和台风季,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灾害性风险,不排除下半年行业承保利润率将进一步收窄,各经营主体将持续承压。2023年7月超强台风杜苏芮自福建登陆以来,直穿江南,肆虐华北,锋线抵达东北、内蒙地区,风力雨量反复增强,已经给上述地区带来包括车辆在内的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表5 2023年各梯队车险利润与增速变化
2023年二季度车险行业承保利润比一季度减少12.08亿元,增速为-24.62%。其中双寡头公司增速为-33.45%,利润份额减少4.79个百分点;二梯队公司增速为49.47%,利润份额增加4.81个百分点;三梯队公司增速为-24.11%,与行业增速相近,利润份额与上期持平。
结合各梯队公司保费规模变化情况,报告认为,双寡头公司在本期车险承保盈利收窄,二梯队公司盈利有一定提高,三梯队公司在保费规模扩张的情况下,依旧呈亏损状态。
图2 2023年1-6月车险利润分布情况
3.经营成本
图3 车险行业综合赔付率趋势
报告统计了近18个月的车险行业综合赔付率数据,其平均值为70.00%,在2022年2月达到71.98%最高值,然后持续下降至2022年12月68.77%的最低值,在此节点呈“V”字反转,升至2023年2月的70.03%,并在70%水平波动。
图4 车险行业综合费用率趋势
过去18个月车险行业综合费用率平均值为27.34%,2023年上半年平均值为27.85%,比2022年同期平均值高出1.13个百分点。如图4所示,本年市场投放成本处于高位。
图5 车险行业综合成本率趋势
受二者影响,车险行业综合成本率自2022年5月以来逐步攀升,呈单边上行趋势,2023年6月达到97.88%,比2022年同期高出1.23个百分点。
二、主体分析
1.竞争力排名
表6 全国性公司车险竞争力指数排名
表7 区域、地方性公司车险竞争力指数排名
2.行业竞争力趋势
表8 行业车险竞争力得分情况
本期行业车险竞争力指数加权平均值为76.38分,环比上期的77.70分降了1.32分,比去年同期的78.77分下降了2.53分;在观测研究的63家经营车险主体的中位数分值本期为41.71分,环比上期的42.11分下降了0.40分,比去年同期的45.77分下降了4.06分。在各经营主体中5期值最高的分别为91.84、93.01、92.55、91.25、90.33,分值最低的分别为19.65、20.41、15.01、18.04、20.1。数据表明行业车险的整体竞争力没有明显改观,但各经营主体分层异化在加剧。
3.公司分析
表9 中支机构车险平均产能
(1)双寡头公司
图6 人保财险、平安财险车险评价指数雷达图
表10 2023年车险双寡头公司保费、利润情况
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作为车险规模巨无霸企业稳中求进,本期两公司合计市场分额与上期几乎持平,继续占据国内车险一半以上份额。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市场份额的收割和巩固之后,在本期显示出了充分的战略定力,今年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变化中,确保保住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平安财险,我们认为该公司在车险经营上更具先知先觉,其在战略上已经意识到车企巨头跨界进入保险领域已经不可避免,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将是未来争夺的重要战场,为避免短兵相接、仓促应战,平安财险一直在持续的默默下沉客群,低调筑起壁垒,以业务空间换未来成果。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曾指出对于车险业务平安财险的客户触达能力强于人保财险,而人保财险的客户运营能力优于平安财险。我们认为平安财险实质上在实施进攻性防御,为未来做准备,人保财险则侧重消化既有客群,提高客群的价值贡献度。我们推测平安财险在开发新业务及客群之后将利用技术研究成果,逐渐提升经营新能源车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预计在未来2-3年内显现成果。
(2)二梯队公司
表11 2023年车险二梯队公司保费、利润情况
处于市场份额第二梯队的各经营主体在分层异化。本期该梯队的保费规模环比上期下降1.56个百分点,本梯队的各公司普遍有向上成长的欲望,但受制于经营成果不良的压力,近年来将帅更迭比较频繁,车险经营战略差异明显。
-
太保财险
图7 太保财险车险评价指数雷达图
太保财险曾经是在国内最早引入精算团队,且将车险、精算与客服三位一体管理的公司,2003年中国车险首次市场化改革,太保推出的“神行车保”品牌至今还在,而且太保财险在总体保费规模上是撑得住传统意义上的“老三家”地位的,但是太保车险近十年来发展相对坎坷,先是在电话营销渠道上慢了一拍,平安财险正是借助电销车险完成了对太保车险的超越,另外,在近年来增长极快的新能源汽车保险这一领域,平安财险已经低调蓄力很久,逼近人保财险车险业务的霸主地位,成为车险双寡头,留给太保财险的空间和时间已经大大压缩,太保车险在尝试寻求突破重回老三家的身位,我们将持续观察拭目以待。
-
太平财险
图8 太平财险车险评价指数雷达图
图9 太平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趋势
我们在第2期报告中曾指出,“在东方和讯车险竞争力评价指数体系下,当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下时,具有承保利润,保费规模越大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影响越积极。当综合成本率高于100%时,保费规模越大对股东资本金的侵蚀性越强,公司经营负担越大”。太平财险作为全国性央企公司,在过去的18个月,其车险综合成本率大部分时段高于100%,因此竞争力在二梯队中排名不理想。
-
华安财险
图10 华安财险车险评价指数雷达图
图11 华安财险车险利润趋势
数据显示,华安财险车险业务自2022年2月起一直保持盈利,但在2023年5月和6月出现亏损,我们将持续观测该公司盈利情况。
(3)三梯队公司
本期三梯队公司普遍采取了激进的市场策略,但从两家典型公司(传统小型全国性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分析来看,经营成果不容乐观,车险经营面临新考验。
-
渤海财险
图12 渤海财险车险评价指数雷达图
图13 渤海财险车险业务利润
数据显示,渤海财险2022年各月利润情况起伏不定,全年累计盈利,但在2023年,除3月产生200万元利润外,其余月份均亏损。如车险业务经营成果没有进一步改善,偿付能力将吃紧。
-
众安财险
图14 众安财险评价指数雷达图
图15 众安财险车险保费增速
图16 众安财险车险利润
众安财险备受瞩目,作为背景深厚的上市互联网保险公司,数据显示其车险经营成果并不理想。报告认为,互联网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资源不足,制约了公司理赔服务能力,导致在经营车险业务的战略决策上摇摆不定。
三、报告总结
中国车险经营长期内卷徘徊,迫切希望找到一条出路,如何“破局”,东方和讯认为有以下两个路径可以探索试水:
1.车险行业应改善服务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理赔资源共享,重构产业生态。
本期报告对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产能做了专题分析,数据显示,双寡头和二梯队公司凭借机构网点布局上理赔资源的调度和配置上具有优势,反过来可以助推公司销售团队触达客户进而扩张业务规模,而三梯队公司面对移动属性的被保险车辆,没法有效的提供保中管理及理赔服务,从而限制了业务发展。建立保险行业理赔公共服务平台,需求单位通过平台有效调用行业内部冗余的查勘理赔资源和外部专业的供应链资源,消除传统保险公司与理赔资源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有效破局。
2.经营主体应加强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偿付能力许可下做有效的业务,实现实务操作层面精细化管理。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将车险视为一种同质化的标准产品来售卖,通过费用的投放来进行获客。但在技术条件和服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殊不知同样的业务对于不同的承保公司会变成“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对于保险公司经营团队而言,什么是“有效的业务”,报告认为承保公司在保险服务期内对保险标的做到“看得到、认得准、管得住、查得清”就是有效业务,这正是数字化车险的实操要点,其核心是通过对车联网终端设备带来的数据做加工处理,识别出风险特征,梳理排查风险做量化分析,并对风险较高的个体予以风险减量管理,这样做到有限资源用到有效的地方,实现精细化管理。传统保险人对于保险科技的理解是有误区的,或者以为采购了车联网终端设备(OBD、ADAS、DMS、AEBS)就万事大吉,或者不清晰自身的诉求,想采购一款全能的科技产品来满足车险全流程的风控,这个思想是不对的。终端设备只是支持车联网的硬件,运营平台也只是联网车辆数据的运行载体,真正核心是根据应用场景,进行数据加工,输出结果应用于保险标的。以商用车保险业务为例,保险公司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不仅仅是筛选客户,那样又会陷入拒保、限保的怪圈,而是要基于数据加工结果进行在途风控,实现有效风险减量,这个过程是需要保险公司和科技公司合作才有最优结果。